代糖是能够产生甜味的食品添加剂,被大范围的应用于下游餐饮、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与蔗糖、淀粉糖等传统糖相比,代糖最大特点是高甜度、低热量、不升高血糖,因而被视为一种健康的甜味剂。按来源分,代糖可分为人工合成和天然甜味剂两种。人工合成甜味剂通过的方法制得。人工合成甜味剂是目前的主力品种。天然甜味剂来源相对安全,但成本相对较贵。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除糖精及甘露糖醇仅可用于部分食品领域外,其他代糖产品均可在食品、饮料领域使用。从最大添加限制看,人工代糖甜味剂的使用普遍受限,而天然甜味剂如糖醇、稀有糖类以及部分植物提取类代糖使用则基本无限制,有更大发展空间。
代糖的兴起源于减糖控糖意识的提升,目前主要使用在于无糖饮料领域。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糖分摄入过量问题逐步凸显,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减糖、控糖慢慢的变成了社会普遍共识。在全球甜味剂市场中,蔗糖和淀粉糖占比90%,而代糖仅占10%,还存在广阔的替代空间。目前代糖最大的下游应用是在餐饮领域,行业终端市场规模合计约240亿元。从目前市场上无糖饮料所使用的甜味剂来看,目前被普遍的使用的主流代糖产品有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赤藓糖醇等。
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向下踩踏。从主流代糖产品看,受2021年需求大幅度增长影响,行业扩产幅度较大,叠加海外库存消化需要一定周期,目前人工代糖及赤藓糖醇出口价格均较前期高点大幅度下滑。从企业端看,在行业大幅扩产及需求景气度难以维持背景下,企业间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而天然提取类代糖产品则受上游甜叶菊及罗汉果种植培养面积刚性约束,行业扩产步伐较为缓慢。但受今年罗汉果种植培养面积大幅扩张影响,原料价格和罗汉果甜苷价格或将有所下滑。
过剩产能慢慢的开始逐步退出。虽然目前人工代糖行业产能过剩和价格内卷还未结束,但局势已出现逐步好转。从2022年行业扩产速度之快可以发现,代糖行业技术壁垒并不高,但是新产能前期投产成本比较高,且产能的释放需要经历爬坡期,而在目前的价格环境下许多新入局企业甚至无法组织生产,最终将被迫转产。我们大家都认为如果当前价格冰点继续持续的话,行业内过剩产能将进一步加速退出,新建产能也将陆续转产。
成本是目前行业竞争核心要素。在当前代糖行业底部及过剩产能出清阶段,成本优势是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才可能在目前价格战中生存下来。而企业成本优势一方面体现为工艺、技术优势及其带来反应效率提升、单耗降低和产出提升等;另一方面也体现为产业链一体化带来上游原料成本可控以及下游配方业务增值。此外,规模优势和较高的产能利用率也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放大企业的成本优势。
短期产能过剩不改代糖广阔前景。长久来看,随着健康、减糖饮食方式逐步被社会接受,代糖产品总需求会逐步提升。未来代糖产品无论是在饮料行业还是在食品、个护、调味等下游应用领域渗透率均将持续提升。虽然目前受行业产能增长过快以及下游需求库存周期影响,行业处于产能过剩阶段,但我们仍充分看好行业未来增长前景,穿越黑暗后必将迎来曙光。
代糖产品持续更迭,看好合成生物学在天然代糖生产中的应用。从代糖产品的内部更迭来看,人工代糖已经历多代升级,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为主的需求结构。预计这两款产品的未来需求空间将进一步增长。而天然代糖仍在持续挖掘中,无论是植物提取类代糖还是糖醇或稀有糖品种均有待进一步开发,应用场景范围也有待逐步扩大。并且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天然代糖的生产方式也正在慢慢地摆脱原料的限制,以此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以利于下游应用和需求量开始上涨,看好天然代糖未来发展增速。
重点看好产品:安赛蜜、三氯蔗糖、天然代糖(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赤藓糖醇、阿洛酮糖等)
完整版内容仅限PRO客户查阅,如需获取相应权限,请联系文末销售人员。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